2月25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经过专家初评和投票结果,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据评委专家介绍,2020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非常激烈,河南淮阳时庄遗址以其罕见且独有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最终在31个初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终评。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遗址于2019年开始发掘,经过2年的艰苦发掘,逐步明确了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粮仓集中分布在遗址南部一处面积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外围有两圈夯土围墙,台地中心有一座方形连间房,29座仓储建筑围绕在房屋周围,集中分布,其建筑形制明显有别于当地同时期用于居住的普通连间排房。
仓储建筑分为地上建筑和地面建筑,建筑结构和我们目前常见的粮仓建筑形制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和绝水层,整个地基较高,外层涂抹细泥防潮,布局清晰,功能明确,一系列发现都符合粮仓防潮的特性。此外,考古人员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等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仓底铺垫或编织的芦苇类等植物成分,且粮仓遗址出土陶片较少和碎小,极少见灰坑、陶窑、墓葬等其他类型的遗迹。“这个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因此我们推断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淮阳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说。
在对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对遗迹中的木炭进行了碳十四测年,检测显示,粮仓遗址的年代为距今3700到4000年左右,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的范围,被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经过考古专家分析,仓城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型的仓储兼居住聚落;第二阶段经过较大规模的人工堆垫、平整和修筑,形成仓储功能专一的粮仓建筑;第三阶段,粮仓围垣聚落逐渐废弃。“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在全国同时期非常罕见,具有重要价值。”在曹艳朋看来,“粮仓城”的出现,说明在夏代早期,已经开始对聚落的功能进行专门划分。
据考古学家介绍,同类性质的遗迹也在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发现,但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布局和结构最清晰的粮食集中储备管理的仓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雷兴山充分认可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地位,这是目前知道得最早的粮仓之一,也是整个先秦时期罕见的粮仓城。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发现对于4000年前的人类社会分工、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据了解,系统的考古钻探和调查表明,在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周围150平方公里地范围内,还存在至少13处同时期的聚落,大致呈散点状分布,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区域性聚落群,是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单一功能性聚落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了解同时期的聚落发展状态和中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