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吴中区检察院创新工作机制,为吴文化保驾护航——
让无言的文化遗存焕发生机
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江南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遗存遍布。2019年以来,吴中区检察院紧扣辖区的名人墓葬、运河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吴文化检察公益保护机制,以田野调查、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协同文物管理部门与基层政府共同做好吴文化公益保护,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留住江南文化乡愁记忆。
立足吴地文化特色
当古墓检察守护者
吴中区拥有韩世忠、王鏊、金圣叹、蒯祥等历史名人古墓葬近20处。2019年初,吴中区检察院从一起盗掘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墓志铭的刑事案件着手,以古墓葬保护为切入点,适时成立吴文化保护团队,进行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探索。团队历经4个月的田野调查,实现对全区20余处古墓葬的挨个寻访,发现古墓葬普遍存在保护主体不明、“两线”范围不清、丢失破损严重等6大问题。
为尽快推动古墓葬保护问题的整改,吴中区检察院先后向相关行政机关及属地政府制发8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被建议行政机关及时采取了更换残缺标识、公布“两线范围”、安装太阳能监控和报警设备等有效措施。
针对行政机关怠于履职,致使省级文保单位韩世忠祠堂被人侵占多年、用于建设苗圃和鸽棚的情况,经江苏省检察院批准,吴中区检察院提起全省首例文物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在1个月内完成对韩世忠祠堂内的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公益诉讼请求得到法院全部支持,韩世忠祠堂内的违章建筑得到了拆除,并正在进一步修缮。
强化延伸系统思维
构建文化保护新格局
吴中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0余处,除古墓葬外,还有丰厚的古建筑与传统村落,如香山帮工匠、以“核舟记”为代表的核雕艺术是吴文化的生动代表。吴中区检察院在加强古墓葬保护的同时,将检察公益保护延伸到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领域。
针对京杭大运河上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宝带桥的保护缺失问题,吴中区检察院吴文化保护团队通过寻访、调研等方式,对该桥公益保护进行问需、问诊、问策;针对辖区内保存完好的如明月湾、陆巷等传统古村落,进行实地勘察,摸清建筑存续现状,并与文物保护部门、属地政府和产权所有人就如何强化保护进行共商共建;围绕辖区内的砖雕、核雕、刺绣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吴中区检察院更是主动出击、积极履职;针对办理的核雕店铺售卖象牙制品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函,推动古玩市场整治查改。
此外,吴中区检察院还依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对无证砖雕厂排放废水粉尘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引导传统家庭小作坊在工商登记、环保测评等方面合规经营,为“苏作”工艺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让历史文物说话
推动吴文化公益保护“出圈”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成为吴中区检察院吴文化保护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为让更多人听到历史与文物的声音,吴中区检察院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文物的名义》系列报道,检察官、文物保护专家运用“直播”探墓的方式,向大众共同讲述古墓的保护成果。
吴中区检察院办案团队还在“务实”App开设《文物保护领域行政公益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小课堂,以法律视角讲述文物保护的“前世今生”,向全国法律界介绍文物保护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推动吴文化公益保护“出圈”,吴中区检察院还自发拍摄宣传片,以及参加市检察院组织的Step演说会、省院组织的办案团队故事讲述等方式,将文物保护的不易历程从幕后呈现到台前。
吴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飞表示,吴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吴中的宝贵财富,作为属地的检察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和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让吴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苏报记者 王小兵 苏报通讯员 朱文文)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