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何美蓉是出了名的好人。20多年来,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热心服务社区残疾人、贫困学子、患病群众,发起、开展各类爱心慰问、援助活动100余次,结对贫困学生700余人,家庭捐款26万多元。她个人曾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何美蓉的言传身教下,她的丈夫、女儿、女婿、外孙女都将助人为乐作为人生信仰,做好事已经成了他们一家五口、祖孙三代的一种习惯。
丈夫从“不上心”到“爱上公益活动”
何美蓉说,家族中助人为乐的家风家教并不始于她。“我听我阿娘说,我的阿爷也是一位好人,当年为救一个落井的小孩,舍下7个月大的儿子,丢了自己的性命。我的父亲,生前在奉化萧王庙经营一家药房,也热心公益。当年他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把家里的铁铜铝制品和药材都捐了出去。2005年,父亲去世,政府部门送来一张‘奉化县人民代表’的奖状以表彰他对社会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的何美蓉和丈夫夏補良在奉化状元楼商场开了一家劳保用品商店,生活并不富裕,但这不影响她热心公益活动。
1998年,何美蓉和奉化溪口当地的大学生结对,开始她的公益之路。2001年,她报名参加了民主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每次公益活动,她总是最忙碌的一位,甚至为了公益活动经常顾不上店里的生意。从2002年开始,她每年拿出2000元资助残疾人、低保户、孤寡老人等。随着物价的上涨,近三四年来,她每年资助的费用也增加了到四五千元。
一开始,夏補良对何美蓉的公益活动并不上心,看着她每天忙进忙出,难免有些怨言。但是,当他进一步了解到何美蓉每天做的是能帮助到别人的好事,深受感动。他不仅主动担负起小店日常经营和各种家务活,为妻子能放心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坚强的后盾,还跟随她走上了公益之路,爱上了公益活动。在奉化,何美蓉夫妇是公认的好心人、热心人。
前几年,何美蓉夫妇资助了一名贵州女孩。女孩因为家庭贫困,只上了两个月的学,要追上学习进程,必须得补课。为此,何美蓉夫妇咬咬牙,从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万多元,为女孩交了补课费。别看何美蓉对别人出手大方,对自己却极其“吝啬”,一条裤子穿得洗不掉大片污渍才买一条新的,一年四季就一双皮鞋,鞋底烂得不能再换了才扔掉。
女儿一家也热心公益活动
在何美蓉夫妇的影响下,女儿、女婿、外孙女耳濡目染,也非常热心公益活动,把做好事做成了一种习惯。
2008年,女儿夏丹在杭州上班。有一天,她买了下午2点半去杭州的车票,但那天何美蓉临时约了去班溪敬老院慰问,她二话不说陪着母亲同去。等从班溪回来再赶到车站时,汽车刚要驶离车站,差一分钟就赶不上了。2015年6月,夏丹带着何美蓉夫妇,3人签了捐献遗体的协议,他们认为“人死了就是一把灰,捐献出去如果能帮到别人,那是另一种意义的快乐”。在一次公益活动结束回家途中,夏丹还救助了一名被车撞伤的儿童。她也被评为宁波好人、宁波优秀志愿者等。
夏丹的女儿陈夏蝶今年20岁,是一名大三学生。何美蓉回忆,外孙女陈夏蝶8岁时,带着她去买了新衣服新书包和玩具,当外孙女知道这些东西是要送给其他小朋友时,开始掉眼泪,不肯把东西送出去,还埋怨外婆不是亲外婆,要知道她的书包袋还是旧的呢。这时候,何美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开导。最后,陈夏蝶接受了,高高兴兴地把东西送给了小朋友。如今,陈夏蝶也成了一名资深公益达人,获得了宁波市81890最美志愿者、宁波市青年代言人等荣誉称号。
去年七八月份,夏丹的丈夫王至友休年假,但他没有闲下来,而是跟着妻子做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夏丹工作单位所在的街道,接到有新入住居民的消息,就会通知她。夏丹经常匆匆扒一口午饭,利用午休时间,拉着丈夫入户核对信息,为疫情防控把好关口。
这次镇海疫情发生之后,何美蓉一家五口以及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的其他志愿者一起,迅速拉起了一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队伍。“疫情期间别乱跑,乱跑就是危险路;泡茶馆,下饭馆,疫情期间莫上馆……”从12月9日至13日,每天晚上6点半至8点半,志愿者们拿着小喇叭,穿街走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利国利民利家,化人化己化心”,这是何美蓉家庭的家训。20多年来,何美蓉家庭地不遗余力地助老、助残、帮困、扶贫,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浙江最美家庭”“浙江省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记者 贺艳)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