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的江苏担当和贡献。
三年来,江苏与其它省市协同推动,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区域性协同创新中心三大平台共建上,江苏紧扣科技、产业两大关键词,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协同创新产业体系,“苏”写创新,体现江苏作为。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江苏
2018年是江苏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的元年,这一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明确江苏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中国信通院在南京共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同样还是这一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方共建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正式获批。这两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我省“零的突破”,落户4年来江苏初具重大设施集聚效应。
首批创新试验项目征集启动,全社会创新试验都可申请……11月,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发布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征集正式启动的公告,消息一出,全国范围内的应征者纷至沓来。长三角一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工业互联网项目亟待在更广阔的网络试验环境中验证,看到项目征集的消息,切身感受到江苏尖端科技平台的“实力”与“亲民”。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航介绍,创新试验征集首批将重点支持大科学装置互联互通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互联网新型体系架构等技术创新项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领域的应用创新项目,为高水平试验项目提供定制化试验环境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收到不少试验单位的征集需求。
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军透露,“十四五”期间,南京将重点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完成验收,并同时推动设施开放、共享,产生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该项目是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江苏省第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建设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均已过半。
继今年3月燃烧室1号试验台点火成功后,位于连云港市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其他试验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作为我省仅有的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其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试验,并且对试验条件要求极高。该项目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模拟真实环境,从而积累关键科学数据,这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工程办副主任关树江介绍,已经点火成功的试验台具备高参数、多燃料、高精度测量等特点,可满足国际上现役和在研燃气轮机开展试验的需求,将支撑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样机验证的燃烧室研发全过程,预计很快即可对外提供试验服务。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尖端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工业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江苏省科技厅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江苏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面向长三角城市,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体现上海与江苏的协同创新共享,我省已发挥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聚作用。
统筹综创中心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一个“神经元”亮起,链路像潮水一般不断点亮新的“神经节点”,最终整张网络星星点点。将大脑中的“神经节点”映射到创新网络,明暗交替的“星点”就是数不清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和企业……
这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心中未来的发展蓝图。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今年6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组建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在上海揭牌。虽落户上海,但中心全面推广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改革经验,在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举措。
每一个科技成果在产业转换的过程中,都可能隔着一条“死亡谷”。如何统筹协调科技、财政资源,合理进行科技资金投入,实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财务部高级业务经理罗鸿告诉记者,研究院和地方政府对大部分研发载体的资金投入基本按照1∶10的比例去匹配,“但也有少数项目会采取‘拨投结合’的项目支持机制。”针对有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前,研究院探索实行同行尽调评估与立项支持的模式,以科技项目立项,发挥财政资金在创新项目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承担创新项目研发风险,让团队专心开展研发攻关。
预计今年年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参与的“微小卫星全固体碘工质射频离子电推进系统”将首飞。“如果不是通过‘拨投结合’的方式,我们在体制内可能要花上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项目,在技术领域就无法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现在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团队努力,我们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产品创制。”苏州纳飞公司总经理蔡勇告诉记者。
在人才激励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提出项目经理制,在全球选聘一流人才。同济大学教授、微谱集团创始人任天斌一直在寻找功能粘接涂层材料产业化的平台,去年9月,他受聘为项目经理,拥有组建研发团队、决定技术路线、支配使用经费的充分自主权。“这个制度很有激励性,因为从项目经理人向专业研究所转化的过程,有时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维持团队的运营是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任天斌透露,今年下半年,团队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高铁新城、苏州产研院共建的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已经正式运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刘庆表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还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材料、制造与装备等重点领域,与龙头企业新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4家,对接龙头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85项,企业出资金额超过1.3亿元,为高水平科技供给提供强劲动力。此外,我省牵头、长三角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也成功获批,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优势产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
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协同共同体
科技协同创新,是区域产业创新的根基和源泉。11月17日发布的《2021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显示,相较于2020年,长三角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产业潜力和环境支撑等四个一级指标显著提升,整体水平上升12.84%,反映了长三角区域整体创新生态建设正在稳步向前,为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 三省一市共同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36959台(套);2020年长三角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长三角协同开展攻关的项目数和金额占比均超80%;2020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1.4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544亿元……
12月伊始,由江苏联合中国科学院、钢研集团、宝武集团共同支持建设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宣布,该研究院的关键金属结构材料项目总负责人干勇院士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了研究院一期建设任务,并依据国家重大需求,对高温合金、特种钢和铝合金的创新研发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目前科研团队所掌握的关键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顶尖水平。
“研究院集合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材料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已启用大型尖端设备30多套,组织实施‘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超级表面电子显微镜’等14项原创性技术项目。”干勇说,研究院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为使命,激活了长三角范围内的创新要素,是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平台。
此外,江苏还在加快打造材料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目前正联合钢研集团、宝武集团、中科院金属所、宁波材料所等创新力量,协同筹建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相关人士表示,中心将在关键基础材料、高性能特钢产品、低碳绿色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强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我国相关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在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看来,构建区域性协同创新联合体,可有效整合区域内优势创新资源,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跨域联动,攻克基础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引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全域创新加速推进,重大科研设施一体化布局、关键技术攻关一体化实施、产业项目协作一体化发展,南京和苏州正在全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江苏地位将愈加重要。(记者 张宣)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