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必须标识内容,但散装食品大多难觅“身份证明”或标注随意混乱。现实中,散装食品问题不止于此。从生产源头看,散装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为生产条件简陋的中小企业或小作坊,食品质量控制不过关。从储存运输看,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不达标,存在防尘、防蝇、防虫设施不足等问题。从销售环节看,散装食品新货旧货混着卖,熟食裸露着卖,有些销售人员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卫生状况堪忧。
在《食品安全法》中,“全程控制”被确立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形成从准入、运输、仓储、销售、退市的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才能避免散装食品“裸奔”状态。在市场准入环节,规范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资格和经营条件,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食品安全制度,规范标签标识。严格销售行为管理,经营者要按照食品保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根据散装食品不同特点划分不同销售区域,防止交叉污染。“先进先出,出清再进”,杜绝掺杂使假、混批销售及销售“三无”产品问题发生。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并公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督促经营者加强自律、诚信经营。
监管存在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散装食品身份信息残缺不全、无从辨别。因此,除了统一散装食品监管标准,还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程溯源不仅方便监管人员掌握追溯信息,明确事故责任者,缩小食品经营者连带责任范围,降低散装食品整个供应链损失。对消费者来说,全程溯源后就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快速确认散装食品真实信息,消除安全顾虑,放心消费、及时维权。
把好散装食品安全关,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行业健康发展必需。随着法规制度完善和监管效能提升,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的小作坊会被淘汰出局,有实力、有责任的经营者可通过诚信经营、规范销售,拓展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品牌。散装食品行业也将受益于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而逐步发展壮大。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