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黑陶种类繁多,器型里常有镂空和纤细的刻纹,达到了古代制陶工艺的顶峰。其中,尤以蛋壳陶最为著名。但对于胶州黑陶工艺传人来说,如何复原蛋壳陶、实现尘封已久的蛋壳陶工艺成了一大课题。
从2000年开始,刘锦波放弃所有黑陶业务,专一研究蛋壳陶制作技艺。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刘锦波就扎到博物馆里,反复研究出土文物,一件一件比对,然后回来自己尝试制作。从泥料的选择到工具的创制,再到工艺的试验,刘锦波一点一点摸索。
陶坯飞转,刮刀沉稳,泥线腾空,慢慢地,陶杯杯口的位置已经薄如蝉翼,但刘锦波不敢掉以轻心。“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是修坯的环节,这个是非常难控制的一个薄度。要么就太厚,要么就修透了,报废了。”刘锦波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来提高技艺,终于到了2006年,他做的第一件蛋壳陶达到了出土蛋壳陶的薄度。“当时是0.3毫米,50多克重量,这几年我们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精细化,做出了薄度只有0.1毫米,仅有32克重的作品,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一个突破。”
即使现在,刘锦波制作蛋壳黑陶的成品率也不到百分之十,一年下来也不过能做出三五十件作品。如今,蛋壳黑陶已经被认定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在政府支持下,刘锦波在胶州孔子六艺文化园开设了黑陶艺术馆,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来欣赏黑陶艺术、体验黑陶制作、传承陶瓷文化。如今,蛋壳黑陶已经与刘锦波密不可分:“这个技艺已经失传了四千多年,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把它复原了,但是绝不会在我们这一代再把它失传。”(记者 孙杨 张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