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来,杭州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法律保障、精细保护手段等,走出一条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发展协调并进的杭州特色之路,也因此多次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等荣誉,杭州经验向全国推广。
创新优化 让历史建筑焕发“新光彩”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杭州建立历史建筑保护体系,在全国都算早的。”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2005年杭州成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十余年来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搬迁安置、保护修缮等工作;2013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018年杭州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录——杭州以此为契机,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
“创新优化历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是杭州亮点。”该负责人说。杭州立足于历史建筑“排查推荐—预备名录—基础管理—建筑修缮—日常维保—活化利用”全生命周期,实施全程监管。目前,杭州已完成822处历史建筑价值评定工作,完成1639处已公布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和挂牌工作,评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优秀案例16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十多年来,杭州不断探索保护修缮技术,完成10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重大项目与课题,2021年“浙江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标准化试点”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列入试点项目;同时,主持和参与制定标准21项,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2020年底“杭州历史建筑标准化体系”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向全国推广经验;同年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年度工作会议上,杭州在保护和利用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也成为全国典范。
活化新生 让历史建筑融入百姓生活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最好的保护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来”才能“保起来”。
“十多年来,我们立足文脉传承与现代经济价值提升,成功探索出功能延续、商业开发、创新创意、文化展示等4类历史建筑‘活化新生’模式。”该负责人说。
杭州先后推出杭丝联历史建筑(创意产业园)、南山路206号(咖啡馆)、湖边邨历史建筑群(精品酒店)等50余处类型多样、影响广泛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形成南山路、北山路、中山路等多条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集中线……为我市乃至全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提供样板。
此外,杭州利用测绘建档结果,试点将主城区364处历史建筑精准定点并录入卫星图,“星巡”+“人巡”进行常态化保护监测,305处历史建筑完成了“智慧消防”建设工作。
杭州还构建多层次“网格”体系,助推共治共享让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利用中来。
“我们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群体对杭州名城保护的会诊把脉,同市政协文史委、高校等开展课题研究;组建一支由100多名市民组成的保护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旧房普查、日常巡查、文史挖掘、保护宣传等活动。”该负责人说,推出“红色印记”“杭城迹忆”等活动,打造“历史建筑蝶变新生”“历史建筑全景漫游”“足不出户逛杭州”等栏目,不断将各区、县(市)历史建筑基础信息录入公众号,目前已有894处历史建筑纳入云端档案并对全民开放。
日前,《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成为今年正式立法项目。《条例》创造性地设置了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建筑两类保护对象,提出了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的措施,加大数字化应用力度,加强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等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让其真正的“活”起来。(通讯员 沈莺 记者 熊艳)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