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丁雅栀】12月17日上午,在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环球时报2023年会中,专家就“中美共处:新模式要磨合多久?”的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员教授沈丁立表示,目前,尽管中方希望中美关系走向共同合作,但事实是中美之间的相处模式高度紧张,走向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大规模的竞争。他认为,在三大因素的作用下,俄乌冲突对中美关系是巨大的考验。
沈丁立说,首先,美国认为,二战以后形成的联合国宪章、国际公法确定的国家边界不应该通过武力改变,而俄乌冲突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地区第一次出现国家之间、邻国之间使用暴力、通过公投改变国家边界,这不仅仅影响到美国领导的黑帮体系,而且影响了全人类公认的国际法体系。美国认为,中国实际上坚持的是对俄罗斯理解、同情、战略选边的做法,这与美国的国家目标背道而驰,将使两国关系越来越相互对抗。
沈丁立认为第二点是中美两国对彼此能力看法的不同。有中国人认为,如果没有新冠、没有今天这样的尖锐对抗,10年内中国的GDP能赶上美国,20年内技术赶上美国,30年内整体国家竞争力领先世界。而美国人认为事情不一定往这个方向发展。美国刚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成功通过核聚变反应获得了净能量增益,由此可能打通了领导世界第四次能源技术革命的通道。
沈丁立表示第三点因素是心态。美国为什么不相信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一贯表态?我们不愿意看到俄乌兵戎相向,持中立的立场,但我们无论怎么解释都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美国人认为我们的心态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件敲打“台独”分子,实现以大陆为主的中华民族跨台湾海峡的两岸统一,以这种方式震慑美国黑帮势力。但美国认为中国没有机会。
沈丁立总结道,目前看来,美国对中国一再采取消极的态度,中美之间处于高度对抗竞争的模式和相处格局。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中美之间仍将处于风雨飘摇、惊涛骇浪的不确定性中。”
关键词: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