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美国《纽约时报》4月4日文章,原题:就经济意义而言,互联网曾让我们失望关于互联网曾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我或许有过不正确的判断。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那些断言信息技术将改变一切的梦想家们是否真的如愿?再或者,这一切是否印证了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曾提出的技术怀疑论,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创新远不如1870年至1940年之间的创新?
从经济数据上看,很显然技术怀疑论已经胜出。
一项真正具有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应该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都带来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更为重要。我们在过去的25年间追踪了这两个数据。结论是:互联网出现之后,并没有出现巨大的经济发展。
我们或许可以为这些数据偏差来寻找几个借口。比如:互联网确实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贡献被一些负面因素抵消了——职业道德的恶化,或建筑生产率的莫名下降。再比如,互联网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并不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
诚然,没人会认为互联网毫无用处。但与曾经那些看起来不如互联网那样“迷人”的科技相比,互联网真的创造了更大价值吗?在洗衣机的普及和宽带的普及之间,又有谁能断言哪一项变革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呢?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虽然信息的流动很重要,但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我们在消费的,大部分仍然是真实的事物或者面对面的服务,而这些都没有因互联网的诞生而受到颠覆性影响。
如今,被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不管它们是否有资格被称为人工智能——将真实地成为我们身边的一件大事。但我们应该从曾经的信息技术史中得到这样的一个教训:看起来特别迷人的东西不一定特别有用,反之亦然。(作者是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甄翔译)
关键词: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