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泛起鱼肚白,一抹光亮温柔地洒向海洋。漂泊在大洋深处的远望号船又开启了它充实且浪漫的一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每天一分一秒的积累,让远望人在逐梦星辰大海的旅途中有了不一样的底气和豪气。
晨光中破浪前行的远望号船(摄影:张联青)
(资料图)
子时(23时—1时)
月色如水,万籁俱寂。23时55分,闹铃声唤醒了轮机系统舱段组组长陈佐添。映着舷窗外的月光,他穿好衣服,熟练地拿起记事本和水杯奔向损管集控室。
每天开始的第一个夜班,他总会去集控室对舱底水、压载水、燃油等参数进行核查,并对负责的各个舱室设备和管隧阀门情况进行巡检。从四十多度高温的主机舱到一百多分贝的辅机舱,再到幽深的管隧舱……往往巡检结束就到了凌晨一点多,如遇特殊情况彻夜不眠更是常事。
“每天不转一圈,心里总是不踏实。”陈佐添说,这趟出海之后他已瘦了十余斤。
繁星点缀的夜空。(摄影:邓茗)
损管中心进行设备状态检查(摄影:张联青)
丑时(1时—3时)
凌晨两点,星光闪耀,给正在大洋上航行的远望6号船缀上了一层薄薄轻纱。在远望号船的“深夜食堂”,夜里值班的船员们正端着饭碗吃着美味的炒饭、喝着暖暖的热粥,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天夜餐的主食是蛋炒饭,厨师安丰强在放盐的时候格外小心。他说,夜深了,吃点清淡的对身体好,所以放盐要比平时少一些,最好只点一点蚝油调味。
夜餐结束,安丰强看到空荡荡的饭盒和粥桶时,心里十分满足。
食堂进行夜餐制作(摄影:张联青)
寅时(3时—5时)
启明星升起又隐去,在远望6号船的后甲板,每天这个时间,航海系统的船员们会准时升起五星红旗。在远望人的心底里,漂泊千万里,有国旗飘扬的地方就是家。
伴着飘扬的国旗和海浪的波涛声,气象组的船员们也来到甲板上进行气象观测。“偏东风4到5级……”气象员包歆莹认真记录着观测数据。
翻开包歆莹的笔记本,“天气现象、云的识别、环流特征……”红蓝黑色的笔墨交织着专业知识,这是无数次观测得到的成果。“在乌云与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得飞翔……”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她工整地誊抄下自己最爱的那首《海燕》。
清晨变幻莫测的云(摄影:张联青)
气象组船员释放探空球(摄影:张联青)
卯时(5时—7时)
清晨船舱外晨光刚好,空气里依稀还能闻到食堂准备早饭的香气。门诊部医生李瑞正在准备这次巡诊的药品,上下三层的大药箱被各种药品挤得满满的,他白大褂的口袋里还塞着几盒膏药。
“这是多维元素片,用于预防和治疗因为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李瑞说,长时间的远洋航行,船员们对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可能不足,而每次巡诊药品他们都会针对每个航行阶段特点精心挑选。
从驾驶室到各系统舱室,三个多小时的巡诊,大药箱慢慢变空,但船员们的身体健康却也因此得到保障。
医务工作者进行巡检药品准备(摄影:王宁)
辰时(7时—9时)
上午,随风飘来的细雨让甲板上的水汽愈发浓烈。通信系统无线组的船员正戴着安全帽和工作手套,小心翼翼地钻进狭小的保护罩里进行通信天线结构检查。
在天线塔架上行动最迅速的是一位“老师傅”。爬天线稳,测指标细,每个“老师傅”手指上的老茧就是最好的回答,无线组组长孟超说,“在天线架上的是陈晓国技师,也到快退休的年纪了。”
每周两次,每次半个小时,只要无事,陈晓国总会来天线架下看看。每次巡检,甲板的水汽和流下的汗水都把衣衫弄得湿淋淋的,洁白的工作手套也变得黝黑。但每次望着高高的天线塔架,他总笑着说,能多爬一次,就想再爬一次。
卧在大洋深处的岛屿(摄影:张联青)
通信系统正在进行天线结构检查(摄影:王宁)
巳时(9时—11时)
“通信系统已转为任务模式,设备状态及参数设置核查完毕,正常!” 已经在调度监控台坐了4个小时的调度员王宁感到饥肠辘辘,趁着调度间隙她揉了揉眼睛,清了清嗓子,动了动身体,脑子里思考着接下来要喊的调度口令。
一次任务的顺利完成往往需要数十次的联调,作为一名调度员,每次联调都需要全程高度集中注意力,听清口令,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对刚来岗位不到一年的王宁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久后她就要参加任务,而今天是任务前最后一次模拟调试,为了准备好这次流程,在最近一周她每天都在调度台前练到深夜。
通信系统正进行任务联调(摄影:张联青)
午时(11时—13时)
午间阳光耀眼,海洋深处的风带来海水微咸的味道。广播照常播报了两遍“午休”的通告。“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在测控系统船姿组的小白板上贴着这样一句座右铭。
“横摇、纵摇、艏摇,远望号的每一个摆动都影响到雷达对目标的捕获,船姿岗位责任重大。”为了尽快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今年刚到远望号船的新船员陈浩只能利用琐碎休息时间加班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把参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统统写在那块“小白板”上,写了擦,擦了写,日积月累“小白板”也慢慢变成“小黑板”。
在“小白板”的一笔一画里,有过困倦、有过乏味,但陈浩常说,年轻人为了理想,总要付出一些。
只有平时点滴积累才能有成长进步(摄影:张联青)
未时(13时—15时)
远处云雾笼罩,橘黄的太阳点缀其间,微风拂过,橘黄仿佛又缀上了金边。
“你拿抹布把水擦干净再涂,你再去调点蓝漆把边描一下,不要太稀了啊,小心点别洒了。”水手谢康乐身着蓝色工作服、头顶安全帽帽、拿着滚筒刷,不厌其烦对新水手们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作业,船舱地面锈蚀部分被细心清除并涂上了干净的油漆。每一次油漆作业,狭小的船舱内都会充斥着呛鼻的气味和刺眼的粉尘,但这却是水手们的日常。
夕阳的余晖撒在海面上闪闪发亮,大力水手们的工作服上沾染了不同颜色的油漆,他们拿起工具箱迈着轻快的步伐欢快地哼唱着离开,风中飘散着《水手》断续的曲调……
水手们在甲板进行油漆作业(摄影:邓茗)
申时(15时—17时)
傍晚,火烧云燃烧了整个天空,倒映着海面上“火焰山”似的一片。整个船上最热闹的也就是这个时候。
“拉伸、跳绳、跑步……”甲板上,三两成群的远望人总是在这个时候如约而来。仿佛那些任务的压力、工作的酸楚都随着阵阵轻快的步伐渐行渐远。那些欢声笑语、加油呐喊,都在告诉我们:任务中无比成熟沉稳的他们都还是一群“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
医务室李海主任笑着说:“船上的‘年轻人’,大多患有腰间盘突出、腰椎劳损这些‘老年病’,多运动对他们的身体有益,而且可以有效缓解长期出海造成的不良心理反应。”
“火焰山”一般的火烧云(摄影:张联青)
船员们在甲板进行运动(摄影:张联青)
酉时(17时—19时)
每晚7点,测控系统组织的“理论夜校”都会准时开课。“线缆紧固、碳刷清洁、同轴测试、电机检测……每一道维护保养流程都要细心熟练”。天线操作高级技师胡金辉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听讲、做笔记、举手提问,看着讲台下的年轻面孔,胡金辉很是感慨。十五年前,他也像这群年轻人一样追着师傅“问东问西”,生怕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也同样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测控系统的“理论夜校”总是雷打不动进行。
带着问题来,满怀欣喜去,一个多小时的授课让每一个船员受益匪浅。一个小小的“理论夜校”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对一”进行目标捕获练习(摄影:邓茗)
戌时(19时—21时)
夜色唯美,风浪声起,抬头便可以看见漫天星河。每到此时后勤系统勤务组副组长胡金鹏总会不自觉地翻起未婚妻在出航前送给自己的相册,相册封面的里页写着那句他俩都喜欢的诗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抹月色勾起思念,胡金鹏说,白天工作忙顾不上,晚上闲下来忍不住想。家人越是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自己心里越是愧疚,打给家里的电话,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可父母老迈、女朋友刚刚参加工作,哪能碰不上什么难事呢……
在远望6号船心愿墙的一角,笔者看到胡金鹏的留言中写道:一愿任务圆满成功,二愿父母身体安康,三愿爱人万事顺遂。
星光照耀远望号前行(摄影:邓茗)
船员们与家人通信时分外开怀(摄影:张联青)
亥时(21时—23时)
万里烟波,清辉茫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驾驶室,正在值班的航海员杨林正观察着远方的海面,黑暗中的那双眼睛闪烁着光芒。
每班三小时,往往一个夜班下来,每个人的眼里都布满了血丝。黑暗中,杨林揉着干涩的眼睛讲道,夜间航行最不能疏忽大意,海面上的小船和鱼浮标是雷达探不到的,但他们总会发出淡淡的微光,这些都需要用眼睛观测。每一个闪光点,都关乎着夜间的安全航行。
月色正美,鹅颈灯发出微黄的弱光打在摩挲的反光的船舵上显得分外静谧。而每一分每一秒的月色静好都是因为每一名航海员的默默静守。
夜间开展制图作业(摄影:张联青)
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晚风沦陷于赤诚的心。在远望人的十二时辰里有旭日东升,有日落西山,有漫天繁星,也有每一份热忱、坚守和奉献。
推荐阅读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