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尚杰李慧
【资料图】
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处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的中上游,是全疆的农业大县、林果大县,当地盛产的骏枣、核桃、苹果被称为“泽普三宝”。
日前,记者跟着“沿着河湖看新疆”采访团,与泽普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果园林间,听农户们算算“用水账”、谈谈“节水经”。
在泽普县古勒巴格乡下阿尔硝村7组,推开农户家门,皮肤黝黑的库尼都孜·沙地克迎了出来。他展示了手机上刚收到的水费通知单,上面清楚地写着:粮食作物面积50.5亩,粮食作物用水量12372.5立方米,应缴纳水费1754.42元。
泽普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艾合买提·艾海提掐着指头算起账:库尼都孜·沙地克种地全部用的滴灌,粮食作物一年要浇8次水,每次每亩不超过30立方米,执行水价是每立方米0.1418元,估算下来,每亩水费34元钱,合计水费1700多元。
农田浇水量,怎样能控制得如此精准?艾合买提·艾海提说,乡里建有水费征收水权交易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有自动化量测水设备、自动化控制闸门,村里配备计水员,各小组有浇水员,“设备+技术+人工”确保每次浇水都能精准控制、精确测量。
这位水利局负责人并不“贪功”,他认为田间节水主要得益于农业部门的高标准良田建设。
泽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新志接过话茬介绍,近几年,农业部门在推进高标准良田建设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工程,泽普县农田滴灌面积从12万亩增加到30万亩,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节水效果明显。
泽普县节水的努力并不局限在田间地头。在下阿尔硝村9组,泽普县水利局项目办主任陈忠带着人员,正在巡查已改建完工的斗渠。区别于常见的敞口土渠,这条斗渠三面铺装混凝土板,顶部加装盖板,宛如一条长龙穿越黄色沙丘。
“这条斗渠长2.8公里,全程穿沙丘而过,过去土渠渗漏量高、蒸发量大、输水时间长、渠道易淤堵,群众浇一次水清一次渠,劳动量很大。”陈忠介绍,斗渠改造后变成输水暗渠,经过两次输水实验,水利用系数从过去的0.47提升至0.95,仅此一项,年节水量就达37.4万立方米。
“过去我们早上放水,晚上才能到田里,现在渠首开闸,两个钟头就能到田里,因为水是从暗渠走,大家都管它叫‘新时代的坎儿井’。”9组村民买买提·吾斯曼说。
作为农业大县,泽普县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92%。艾合买提·艾海提测算,灌区骨干节水工程、田间节水工程的建设,将让今年全县新增节水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
结余的水都用在了哪里?在泽普县奎依巴格镇广袤的戈壁荒滩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泽普县万亩特色现代富民产业园内,百万株苹果树苗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边。工人们穿梭在两米多高的树林中为果树拉枝开角,好让果树来年顺利挂果。
“正是农业、水利部门的高效节水措施的实施,向戈壁要产业、要效益、要就业变成了现实。”产业园负责人张国军说,从去年开始,泽普县在“以水定产”的前提下,分两期建成了这个全疆最大的无支架半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带动全县特色林果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产业园改乔木种植为砧木栽培,可以使挂果期、丰产期提前两年。采用矮化种植新模式,每亩定栽110株,盛果期亩产能达4吨,亩均收益可达4万元左右。
“如今,富民产业园里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果树资产已经量化确权到全县4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用于扶持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只要我们做好高效节水这篇文章,就能更好地奏响富民大合唱!”泽普县委常委艾克木江·阿不来克木信心满满地说。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9日03版)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C) 1999-20120 关于我们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