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
由此,“未成年人在规定时间每日最多玩1小时网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在感叹史上最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新规出台的同时,也有看法:如何解决未成年游戏玩家的身份验证才是关键。
热议
规定升级
从每日可玩到仅特定日可玩
从累计不超1.5小时到特定1小时
记者查询到,早在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截至2019年10月14日,全国共有53家平台上线了“青少年模式”。
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内容。
较2019年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2021年发布的《通知》在对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上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从游戏企业每天限定时间可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改为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提供服务;游戏时间从每日1.5小时缩短为1小时。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解读称,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后,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需要,此次《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定。同时,这项规定也体现了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有关要求,并在“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基础上,顺应群众呼声,作出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而之所以留有少量时间向未成年人开放,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反映,适度接触游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一些运动类游戏以及编程、象棋、围棋等游戏形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体验
有游戏企业8月31日已调整时间
记者用未成年人信息无法进入游戏
关于如何推动企业落实通知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通知对游戏企业防沉迷责任再次做了明确,所有游戏企业都要严格遵照执行。他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巡查,推动防沉迷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允许任何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
8月30日《通知》出台后,数十家游戏企业表示会积极响应。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心动公司、三七互娱、巨人网络、创梦天地、叠纸游戏、波克城市、英雄互娱等游戏企业表示,将尽快积极落实《通知》相关要求。
米哈游公司表示,旗下所有游戏于8月31日零点进行调整。莉莉丝游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于9月1日进行调整,并适用于莉莉丝游戏旗下所有游戏。IGG旗下所有游戏在9月1日对健康系统规则进行调整。
除了落实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外,部分游戏企业还推出新规定,强化未成年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限制等。中手游表示,所运营的游戏中,年龄层提高,从原有的未满8周岁调整至未满12周岁。恺英网络旗下游戏公司自9月1日起关闭自营平台游戏产品未成年人注册功能,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
8月31日下午6时,记者下载了米哈游公司旗下游戏《原神》,登录界面有快速游戏和账号密码登录两个选项,点击快速游戏后,界面跳出游客模式登录状态,但登录失败,多次尝试均显示“快速游戏人数已满”。
通过注册账号登录时必须填写手机号,完成短信验证后,还需填写实名信息,包括姓名和身份证号。记者用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注册后,在下午6时进入游戏后无法操作。系统提示:今日在线时长已满0分钟,请注意休息,详细说明请查看官方防沉迷系统公告。8月30日发布《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调整及补偿细则》的公告:2021年8月31日0:00后,根据新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会进行未成年玩家在线时长限制调整。
同时段,记者用成年人的身份证号注册后,可正常开始游戏。
家长吐槽
孩子玩游戏用的是家长信息
游戏平台设置形同虚设
近年来,华商全媒体多次报道了关于未成年人偷偷进行游戏充值被家长发现后要求退款的事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多个游戏平台不但未落实实名注册,也未限制未年成人充值消费。有的游戏平台还可以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完成认证,实名认证形如虚设。
这些报道中,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孩子是借着查作业或者是上网课的机会,偷偷用手机玩游戏充值的,“因为手机上好多平台都需要实名认证,所以孩子用手机进入游戏之后,用的是家长的信息,根本不需要验证,包括充值等大都是微信、支付宝,有时候是记住密码了,有的是免密登录,家长们也是防不胜防。”家长李先生说起孩子玩游戏的事情很无奈,承认家长有看管不到位的情况,但好多游戏平台的后台设置形同虚设,游戏平台自身存在问题。
今年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正如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所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更好地帮助指导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专家支招
将手机开通入网时的实名制信息同步到各个软件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市成瘾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伟说,他接触过很多游戏成瘾的未成年人,他们希望能通过治疗戒掉网瘾,但实际上一旦成瘾就很难彻底根治,所以比起治疗,预防更为重要。
贾伟说,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够成熟、自控力较差,游戏世界是虚拟世界,青少年学业压力大、考试多,很多时候不愿意接受现实时就会沉迷虚拟世界,时间长了会对日常生活、学业造成影响。《通知》中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能从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让他们在非规定时间内想玩也玩不成。
“《通知》一方面在法律法规上对未成人防沉迷游戏进行了要求,另一方面也让全社会知道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严重性。”贾伟说,之前很多家长劝不动孩子,现在劝说时有了依据,能更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自觉控制玩游戏的时间,接触到更多有意义的娱乐休闲活动。
贾伟说,现在除了游戏,很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些网络主播传递的炫富、享乐主义等思想会对青少年正确三观的树立造成影响,不少青少年还使用家长的账号打赏主播,造成经济损失。
对此,有家长建议所有未成年人都使用非智能手机,从根本上防止沉迷网络。贾伟说,“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和家长、老师联系,对于高中年级以下的学生,配备智能手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游戏平台实名制是有漏洞的,现在青少年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如果能将手机开通入网时的实名制信息同步到各个软件,那么也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