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新安晚报通讯与深度报道《“迟到”的公示终还高中生清白》(作者:徐琪琪、刘建昌,编辑:胡佩)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也是新安晚报创刊近30年来第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一段刻骨铭心的两年时光,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皖合。记者最初获悉故事的源头起于2020年10月报纸上一则不起眼的见义勇为公示。公示称,2018年10月14日下午,肥东一中高一学生李皖合乘坐39路公交车前往学校。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名中年醉酒男子骚扰女性,李皖合出手进行制止。
为何事情过去两年之后才公示见义勇为?记者敏锐地觉得公示背后可能有故事,经多方了解得知,被公示的高中生曾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原来,李皖合当时在公交车上看到醉酒男子骚扰女性,便上前阻止,结果在争执中醉酒男子摔下公交车,头部受伤,经鉴定为重伤二级。由于当时公交车上视频画面不清晰,公安机关以过失致人重伤进行刑事立案调查,李皖合被列为犯罪嫌疑人。不过,后来警方组织专家对视频内容一帧一帧数百次回放,对两人用力点和胳膊角度进行仔细研究,最终断定醉酒男子是在挣脱过程中自己踩空而摔出门外。2020年6月,这起案件被撤销,但醉酒男子家属申请了立案监督。检察机关介入后又多次召开研究会。
正义虽然可能迟到,但从未缺席。检察机关最终对警方做出的撤销立案决定予以认可,李皖合一家人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
2020年11月3日,记者撰写的报道《“迟到”的公示终还高中生清白》在新安晚报刊发,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迟到的见义勇为公示还了高中生李皖合的清白,该稿刊发后,李皖合分别拿到了“瑶海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合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誉证书和奖金。该稿件传达出“正义虽然可能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的巨大社会意义,弘扬了见义勇为的正能量。
据悉,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此次获奖也是本报自创办以来第五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此前,本报于1993年4月20日刊发的《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6年12月30日刊发的文字消息《引江济淮为候鸟调整方案》,获得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8年6月20日刊发的文字消息《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传递“希望”》,获得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9年发表的新闻论文《舆论监督报道时度效把握的理论与实践》,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关键词: “迟到”的公示终还高中生清白 获得 中国 新闻奖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