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一个稚嫩的生命
告别了这个世界,
用同样的方式与曾祖母在天堂相见。
六岁半的铛铛成为今年沈阳
第121位遗体捐献者,
也是年龄最小的遗体捐献者。
同样,他成为继其曾祖母后,
这个家庭23年后
第二位实现遗体捐献的逝者。
这是不幸却又被爱哺育的孩子
留给这个世界
最后的善意和爱的传承。
“作为一名罕见病患儿的父母,我们希望铛铛的遗体能为罕见病临床研究提供帮助,让更多罕见病患儿得到救治,延长生命,让更多的家庭不再遭受我们的痛苦。这也是孩子对社会的回馈。”铛铛的母亲刘女士说。
罕见病
六岁宝宝生命开始倒计时
走进铛铛姥爷刘先生的家,客厅里最显著的地方摆着铛铛的照片。照片中的铛铛戴着红领巾,笑容灿烂。
“这是今年儿童节照的,虽然孩子因病没能上学,但是戴着红领巾也会特别高兴。”刘先生说。他打开手机,翻起了铛铛小时候的照片——一个月左右的铛铛趴在床上,圆滚滚的脑袋坚挺地抬起,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探究这个崭新的世界。
“那时孩子没有一点儿异常,直到半岁时的一次高烧……”回忆往事,刘先生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眶里泪光闪闪。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当时因发烧入院的铛铛被查出患有戊二酸血症。医生告知,这是一种发病率十几万分之一,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病,同时判定铛铛只能活到五岁左右。
面对这样的结果,刘先生和家人很难接受。他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可结果都是建议康复治疗,无法彻底治愈。随着时间的推移,铛铛的病情也逐渐加重。
即便铛铛患有难缠的罕见病,需要寸步不离的照料,但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铛铛,想尽办法让他的童年充满欢乐。
今年11月中旬以来,铛铛病情几度恶化,他的生命开始倒计时。而此时,一个念头在铛铛姥爷的脑海里浮起,再也沉不下去。
23年前
曾祖母公证遗嘱捐献遗体
这个念头源自于23年前的一份遗嘱。
在这张已经开始泛黄的纸上清晰地写有这样几行字:“我的一生是党给的……我决定在我死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界,捐献给国家,为国家的科研做些贡献……”落款时间是1998年11月10日。
写下这份经过公证的遗嘱的老人于那一年11月28日去世并捐献遗体。她就是刘先生的母亲、一位随夫南征北战的转业军人。
时隔多年,遗体捐献管理方式几经变革,那时每年究竟有多少捐献遗体的逝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捐献数量少、家属不理解、世俗观念主导等仍旧成为当时捐遗的客观状况。
回忆起母亲的善举,刘先生在陪伴小外孙不断与病魔斗争的岁月里,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2021年8月,刘先生带着家人为老父亲进行了海葬。“这也是响应国家文明祭祀的号召。”
2018年,刘先生申请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希望百年后捐献出自己的遗体。随着铛铛病情不断恶化,刘先生跟家人商量,是否要让孩子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份善意。孩子的父母立即同意了刘先生的建议,而铛铛姥姥不仅支持丈夫的想法,更表示也要申请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铛铛的逝去让这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铛铛的母亲告诉记者:“我没敢跟爸妈说,这些天想孩子想得难受,每天晚上都抱着孩子生前的衣服和小被子才能睡着。但是捐献孩子的遗体,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铛铛母亲努力控制着情绪,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我们希望能从他的身体里了解到这种疾病的演化过程,或者没有被发现的症状。这也是铛铛对关爱他的人的回馈,对社会的回馈。”
如今,
六岁半的铛铛带着家人的不舍,
离开了这个世界。
孩子弥留之际,
铛铛的家人还有件重要的事要做
——捐献孩子的遗体,
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人间。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