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乘船南下,赏十里钱塘美景;逛湖滨步行街,赏湖景山色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漫步南宋御街,品味钱塘宋韵的盛世繁华……夜晚的杭州城大气温婉,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杭城“水墨淡彩”的夜景背后铺就的是“绿色”的底色。十年来,杭州市城管局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及省、市委要求,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在杭州首创变革,让城市发展不仅“靓”起来,更是“绿”起来。
国内首提“零碳”概念
打造全国首个绿色灯光秀
湖滨步行街,风雅和繁华合二为一的独特夜景;钱江两岸,水城光影交相辉映;还有南宋御街上的“流水古街”的古韵风情……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夜杭州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惊喜,特别是水波与光影相融的各种灯光秀,更让人痴迷。
其实在蓬勃的灯光秀背后,杭州还配置了一套“零碳”密码。近年来,结合亚运契机,市城管局紧扣“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会理念,创新运用“零碳”光伏概念,通过平衡光伏产生能源与灯光秀消耗能源,探索打造全国首个绿色灯光秀。
那么何为“零碳”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夜景灯光秀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利用节能灯具、新能源技术(如光伏+储能)及智慧控制系统,探索实现零能耗零碳排的技术。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杭州正在全市范围内分步实施,探索零碳灯光秀的技术。比如在余杭区,已准备对梦想小镇天使村两幢建筑顶部探索零碳灯光秀试点,应用绿色低碳且技术领先型的柔性CIGS光伏组件,从产品选型到用能平衡,推进
未来科技城灯光秀零能耗亮化,构建杭州未来科技城零碳城市景观基建新模式,树立零碳灯光秀应用新标杆。
其实,“零碳”概念已融入杭州夜景的很多地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结合钱江新城核心区各楼宇及景观实际条件,选取城市阳台和中天国开大厦作为改造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白天光伏所发“绿电”并入电网系统优先供区域负载使用,剩余电量接入电网,晚上再由电网供电点亮城市灯光秀,实现白天发电与晚上用电等量置换。改造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兼顾科技、美观,绿色低碳、经济实用,能够与钱江新城的国际化城市风貌实现完美融合。
另外,杭州的照明管理部门对钱江新城核心区范围内的建筑、岸线等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进一步优化夜景灯光控制,有选择性地针对灯光秀建筑面进行光彩塑造,避免产生光污染,同时通过灯光亮度控制,减少能源消耗,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钱江新城沿岸关键性节点的天际线风貌。
“水墨淡彩”融入绿色低碳 让夜杭州更显韵味
一直以来,杭州的夜景灯光都是城市的“点睛之笔”,吸引着全国乃至外国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杭州城管围绕“水墨淡彩”城市照明整体风格定位,推进夜景灯光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相融合,用光影展示杭州诗韵和宋韵文化,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将绿色低碳融入其中,让城市照明充分服务夜间经济,让韵味杭州显颜值、聚人气、促发展。
记者了解到,运河此前两次照明实施中,沿线的蓝绿色投光灯有较大比例为传统灯具,能耗较大。设计团队以LED灯具进行替换,有效节能超过40%。并通过光谱分析与实验验证,让更优秀的蓝绿光色重现。均匀柔和的光线照射在树冠位置,而位于树荫之下的步道则被漫反射柔和打亮,并通过控制系统在春夏的蓝绿光色之余,增加秋冬季“层林叠染 暖意融融”的琥珀光色。
不仅仅是沿线,运河周边街区坊巷照明设计中,也暗藏深意。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设计团队选取部分有充足光照,减少树荫以及楼梯遮蔽的地方,进行敷设安装太阳能灯具,采用高光效照明光源设计,光控加时控,具有亮度高、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铺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秉承绿色设计原则,重新定义节能灯光空间。
还有杭州南站,它是杭州市首批迎亚运环境提升的重点项目之一。其亮化提升改造工程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灯光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照明器具,同时充分利旧,在东、西广场保留现有大部分灯具,仅对损坏较多的台阶灯等进行改造,致力以科学、务实的表现手法和精致、人文的艺术语言,着力打造舒适、安全、温馨的城市夜间景观。
规范引领 填补空白 省内首个规范智慧灯杆的城市
目前,杭州火车东站区域东、西广场整体照明提升已经基本完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铺设了140套太阳能智慧路灯杆。路灯杆高度分为4米和6米两种规格,集合5G微基站接口、视频监控、LED照明、环境气象监测、广播系统以及手机充电服务等功能,一杆多用,给旅客市民更加贴心的服务体验。
智慧灯杆是在传统照明功能的基础上,集路灯照明控制系统、Wi-Fi覆盖、视频监控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市政基础设施。在通信技术的加持下,每一根灯杆都成为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将各类信息数据汇集到“城市大脑”,让城市更智能、更聪明,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杭州市城管局本着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树立标杆原则,立足杭州实际,组织编制并发布《杭州市多功能智慧杆技术要求(试行)》,对5G微基站、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灯杆附载设施和智慧灯杆体系提出细化要求,明确技术参数,我市成为省内首个、国内第四个出台智慧灯杆地方技术要求的城市。同时按照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市城管局作为第一主编单位,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凝聚全产业合力,经过近11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智慧灯杆技术标准》的起草编制和报审,已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填补浙江省智慧灯杆标准空白。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该局牵头一直探索路灯综合利用试点,大力支持5G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近年,陆续完成河坊街、火车东站东、西广场、北大街90杆太阳能薄膜智慧路灯,可在不供电的情况下可满足持续多个阴雨天的亮灯需求,实现光伏供电和电网供电实时切换。挖掘智慧路灯资源,丰富城市感知网络,推出物联感知开关箱、环境监测微型站点、道路停车精准感知等应用,成为赋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应用场景。
今年,市城管局还将编制完成《杭州市城市照明质量评价规范》,聚焦于城市照明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要求,对照明效果、设施安全、观感质量等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为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杭州市多功能智慧杆建设和管理规范》,对5G微基站、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灯杆附载设施和智慧灯杆体系提出细化要求,明确技术参数,为全市多功能智慧杆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道路增亮40% 年省电费3080万元 路灯智慧低碳“变魔术”
路边的一盏盏小小路灯,看似不起眼,实则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杭州城管局在路灯及配套设施上“变魔术”,有了让人吃惊的成果。
这些年,富阳区陆续完成路灯节能改造总计15011盏,将原有钠灯改造为LED光源。改造后的效果,让人吃惊:平均照度提升10%左右,功率降低2542KW,年节约电量约为1136.18万千瓦时。
其实不仅仅是富阳,近年来,杭州累计完成25.5万盏路灯的节能改造,取得明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主城区为例,累计完成5.6万盏高压钠灯的LED光源替换改造、445台开关箱维护改造和10个物联网试点项目,安装单灯控制器3万余个,改造区域内路灯节电率达47.2%,年节电量达3717.31万度,折合每年节省电费约3080万元。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报告,改造区域内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照度增亮达40%以上,故障维修率从改造前的4.59%降至2.06%,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举办的“2019-2020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评选中,《杭州实施路灯杆综合利用改造提升城市照明节能水平》入选全国优秀示范案例,且为我市唯一获奖案例。
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使命。高架桥上的照明灯,需要给夜间行车的司机们提供舒适的光源;西湖边的路灯,除了照明还兼具展示功能。
杭州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就是城市照明的“智慧大脑”,通过地理和天气等“大数据”监测,实现路灯启闭时间自动微调,在保证市民日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兼顾到节约能耗。目前,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已拥有电压、电流、能耗等6类动态数据和灯具类型、地理信息、额度功率等4类静态数据以及78个图层、超过200万条的城市照明普查数据,并向城市大脑开放数据端口,成为驾驶舱的重要基础数据,构建了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和创新的照明管理新方式。(记者 任彦 通讯员 顾颖 叶萌 陈英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