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2、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3、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资料图片)
4、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5、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6、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老子》第七十七章的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9、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10、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11、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12、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13、扩展资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文章中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老子提出两种道——即“天之道”和“人之道”,或自然秩序和人世秩序,是有价值上的鲜明态度的,这就是褒天之道而贬人之道。
14、在他看来,“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16、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17、”老子称赞天之道,显然在于天的损有余而补不足,使自然界趋向平衡,而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人之道,则使社会贫富悬殊,发生严重的不平衡也是不平等现象,那这个严重倾斜的社会一定是危险的,甚至岌岌可危。
18、老子批评的这种“人之道”,是一种偶然的或暂时的情况吗?显然不是,我们知道,《新约·马太福音》就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国王给三个仆人同样的金钱去赚取城池,他论功行赏的办法,却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这个故事后来演绎为“马太效应”。
20、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今天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即使一个社会中的人都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好处,但富者与贫者的所获也极不成比例。
21、老子所说的这种“人之道”,固然也是一种道,也呈现为一种秩序,但是由于这种道和秩序严重偏离了自然大道,不可能是一种美好的、完成的状态,它必定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并在它的推动下向着未来寻求解决之道。
22、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我们可以从山体滑坡、水往低处流的现象来了解。
23、由于地心引力,即使地球由于板块碰撞形成造山运动,在大地上出现高山和峡谷,但高山不可能无限地增高,山体滑坡和流水也会不断地涌向峡谷;当然,即使如此,地球表层也不可能变成一个无差异的平面,而是维持着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24、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译文人民网-张曙光:论秩序与社会历史秩序-第16、17和18段。
相信通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_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关键词:
Copyright (C) 1999-20120 关于我们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