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距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两周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至今已累计成交总量约2.3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08亿元。
作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全国碳市场取得了哪些成绩,接下来还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安永硬科技行业中心审计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近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从行业角度为全国碳市场建言献策。
上海证券报: 您怎么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关资料图)
汤哲辉: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首批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11月24日,第330个交易日结束之时,全国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亿吨,累计成交额近百亿元。
我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经济激励,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第二,推动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型,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第三,促进技术创新,加速低碳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上海证券报:您对于进一步活跃全国碳市场有何建议?
汤哲辉:第一,建议扩大参与主体。增加参与碳交易的主体数量,包括更多的企业、行业和国家,以扩大碳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将化工、建材、航空等更多高排放行业也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
第二,提升碳市场定价效率。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通过提高定价效率的手段,增强碳市场流动性。
第三,灵活的交易机制。引入灵活的碳交易机制,如期权、期货和碳衍生品等,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增加交易的多样性和流动性。
第四,减少交易壁垒。降低碳交易的交易成本和手续费,简化交易流程和规则,为参与者提供更便捷的交易环境,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上海证券报:业界一直在呼吁,全球碳市场要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机制,完善配额分配方法。您对此怎么看?
汤哲辉:我认为逐步引入有偿分配机制是全球碳市场发展的一种合理路径,它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循序渐进引入有偿分配机制。有偿分配机制意味着碳配额的分配将涉及一定的经济成本,参与者需要购买碳配额或支付相应的费用。这样做可以激励企业更加积极地采取减排措施,以避免额外的成本,并鼓励技术创新和低碳投资。
引入有偿分配机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需要制定合适的定价机制,以确定碳配额的价格。这需要充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经济影响以及社会可承受能力等因素。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执行机制,以确保分配和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上海证券报:结合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您认为该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资源配置优化作用,推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汤哲辉:目前,长三角已在部分绿色产业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光伏产业,氢能、储能等。建议以上海为龙头,在长三角区域建设世界级低碳产业集群,发挥集群带动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助力实现碳减排。
此外,建议政府部门适当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压降煤炭消费、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强化智能电网建设等。
企业的“碳实力”和市民的“碳意识”是践行“双碳”愿景的责任主体和重要力量。建议鼓励企业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的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力度。
最后,建议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借鉴国内外优秀碳市场经验,推动碳衍生产品创新,如碳远期交易、碳配额质押融资等,以上海碳市场为创新的试验田,为碳市场注入活力。
关键词:
Copyright (C) 1999-20120 关于我们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京ICP备2022018928号-24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