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
12月7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特色活动湾区科创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广州举办。作为今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唯一一场特色活动,峰会聚集了来自粤港澳三地、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和科创企业代表。峰会上,推动共享创新成为专家学者和创业青年的共识。
“粤港澳大湾区以均衡发展型数字经济为牵引,背靠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完整产业链基础。面对大国博弈、数字经济浪潮和全球各大湾区竞争,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与会嘉宾表示。
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开幕式将于12月11日举行。峰会是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先导活动,由南方日报社与腾讯公司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中小科创企业交流和发展平台,推动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
发挥民营企业在科创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时坦言。他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加快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的步伐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与全球其他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既有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又在教育科研领域拥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优势。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
尽管如此,与会专家表示,仍应该清醒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短板,“在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樊纲说。
“‘发明’与‘发现’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樊纲说,“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大事,也是大势。‘科技突围’是生存问题,也是必经之路。”他建议,要关注“底层技术”,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把科研放在离市场更近的地方
“粤港澳三地高校要加强联动。我也一直鼓励澳门年轻人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创新创业,将高校研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知识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在题为《教育、人才、科创、梦想》的主旨演讲中,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说。
大湾区内的人才交流合作,也让深圳起源太空科技有限公司大为受益。参与创新企业案例分享的起源太空创始人苏萌透露,起源太空与深圳和香港、澳门高校保持着密切的人才与科研合作。集思能源科技联合创始人、香港青年辛妮诗也分享道,到广州南沙创业后,公司能以相对友好的成本组建研发团队,这大大助力了企业发展。
粤港澳三地在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加强联动、融通,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在峰会上,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等专家便提出,深入构建企业联动机制,谋求大湾区长远发展,“共享创新”是一个重要思路,即科研龙头牵手科技巨头、龙头企业搭配中小企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能力等。
“把科研放在离市场更近的地方,真正实现‘研究赋能市场—市场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环和利益共享的创新链条。”樊纲建议,推动共享创新,要做到科创要素的共享,打造创新环境友好的创业湾区,例如实现科研人才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双栖”、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打通科研机构和企业“旋转门”等,以推动形成各方基础科研力量联合之势。
峰会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以视频方式分享了以产学研融合推动共享创新的香港经验。他说,香港拥有多所全球顶尖大学和科研实验室,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未来香港要通过政产学研的共同努力,用好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科学家尤其是产业科学家在科创事业发展中应当承担更多角色,作为一名科学家,张胜誉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在技术层面,产业科学家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理论基础,产业洞察力和判断力强;在管理层面,产业科学家更了解经营运作,具备跟企业家对话的能力,更理解如何在企业中管理和激励科研人才;在商业层面,产业科学家掌握产业化和商业化牵引技术,懂得如何以技术促进产品改进,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张胜誉建议,产业科学家和科技型企业应当向前“多走一步”,做好“连接器”。
科技型企业要加强交流互动
“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和产业链条活跃,龙头企业愿意向科技型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开放场景,给它们尝试的机会。”谈及创业历程,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若水说,极视角科技便是在这样的机遇中逐渐发展为一家成长型初创企业的。
峰会上,专家学者与创业青年代表纷纷建议,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企业的交流、互动,尤其是科技龙头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搭建协同平台。
“作为科创企业,确实需要一个‘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交流互动平台,既可以看到世界前沿科技趋势,也能同大企业、同行业及专家学者进行更多探讨,在‘共享创新’下实现技术发展的飞跃与‘精进’。”有企业代表在分享经验时说。
据了解,作为“共享创新”理念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延伸拓展到公益创新领域的一项务实举措,腾讯基金会在此次峰会上启动了“技术公益创投计划”,该计划将面向长期致力于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科技助老、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五大领域事业的公益组织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
精彩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要实现开放创新共振、科研能力共建、协同创新共进,发挥好港澳作用,形成基础科研力量联合态势。大湾区各个城市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助力打造全球顶级科创湾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教育是创新的原动力和起点。澳门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背靠伟大祖国,根植澳门,面向世界。澳门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服务,同时我们也鼓励澳门年轻人敞开胸怀,在大湾区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
不同类型科技企业间加强互动,实现数字产业化;不同行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产业数字化。大企业要主动带动、引领创新创业,协助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外,要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加快自主创新。
——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
太空探索是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的一个新赛道。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中国从事商业航天事业,我相信科创资源集聚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深圳起源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萌
粤港澳大湾区对科创企业而言有着广阔的天地。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上帮助更多的产业用户。
——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若水
作为绿色能源科技青年创业者,我们充分利用香港和内地的互补优势,创业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到广州南沙创业后,公司以相对友好的成本组建了研发团队,这大大助力了企业发展。
——集思能源科技联合创始人辛妮诗
(记者卞德龙 汪祥波 姚昱旸 叶丹)
最新资讯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豫ICP备17019456号-52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