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振兴之愿、共富之梦,让千里之遥化作咫尺之亲。一座穷村,如何借集体之力,激发改革与创新的澎湃动能,改变产业旧面貌、创造人民新生活,将“洼地”变作“样板”?曾经,滕头村先行先试,蹚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如今,甬库振兴村已握紧“接力棒”,正锚定目标、奋勇前行。
宁波日报报网端“共富论·双村记”全媒体报道第四期聚焦宁波滕头村与库车甬库振兴村,聆听两村聚智协力,共同奏响共富歌。
滕头村地处奉化,紧邻剡溪江。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碧水、蓝天”绿化工程,相继获得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示范区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同时,依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滕头集团公司发展成全国领先的大规模、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滕头村也成为全国最富裕的村子之一,去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2.9亿元,人均收入达6.9万元。
甬库振兴村,即乌恰一村,隶属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地处库车南部,靠近有着“中国最美公路”之称的独库公路,距离库车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2019年底,库车市脱贫攻坚战基本取得全面胜利,乌恰一村也自此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去年,该村集体收入约62万元。
如今,遥隔数千公里的两座村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号召下走到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楫前行。
12月8日下午,新疆库车市乌恰镇甬库振兴村书记阿布力克木·克日木接到了来自宁波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的电话:“我们计划近期开展一次视频连线,你觉得可行吗?”来自数千公里外友村的邀请,让阿布力克木·克日木兴奋不已。
投石入潭,激起涟漪阵阵。
“还可以布局哪些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怎么平衡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的观光、消费需求?”“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借着视频连线的机会,村干部、援疆干部和村民热络地展开讨论,把过去一年村子建设的痛点、难点尽数罗列,找寻破题的答案。
甬江潮起,浩渺烟波连龟兹,双村协奏共富歌。
定调以“集体”为纲
坐落在天山脚下的新疆库车市乌恰镇乌恰一村,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道路上积尘翻滚,农家院里废品堆叠,摩托车的轰鸣声由近及远,挥洒着塞外风情的粗犷与野性。
如今,这个村子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甬库振兴村,带点江南水乡的婉约,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2019年12月,宁波第十批援疆干部接过重担,开启了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他们带来了资金和项目,还带来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奉化滕头村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自此,这座库车市外的小村,与隔着千山万水的宁波血脉相连。
“初见乌恰一村时,就像看到了滕头村的过去。”滕头村党委第一支部书记傅德明说。
“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是几十年前滕头村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这个村在人均不到一亩的可耕土地里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苗圃产业遍布全国,服装销路远达海外,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也在这里拔节生长。
“其中主因,就是认准了‘发展集体经济’这一方向,从出现互助组、合作社到建立起土地集体所有制,恪勤坚守,始终不渝。”当代文学家、学者王宏甲一语道破其中决窍。
借鉴乡村振兴的“滕头经验”,甬库振兴村同样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形式,化零为整,带动一二三产业携手阔步前行。目前,华能物流园、坚果乐园、创业就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乡村产业新业态已初露峥嵘。岁末年初的土地分红,是当地农民一年辛劳后最丰厚的回报。
“把村子里的土地集合起来,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及下属甬库经济文化公司,推动全村上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紧紧拧成一股绳,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发!”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精髓。
谱曲化“输血”为“造血”
“一路跟到底,一犁耕到头。”
这是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的口头禅。前半句讲的是滕头人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后半句讲的是全体村民发扬“老黄牛”精神,依靠自己的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化“输血”为“造血”,这也正是宁波援建甬库振兴村的终极目标。
来到甬库振兴村村头,以河姆渡文化双鸟舁日纹牙雕为原型的门楼伫立在晴空下。沿着主干道前行,广场平旷、屋舍俨然。行至深处,一湾明湖倒映着蓝天,农家小院白墙上绘着水墨江南,身着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姑娘穿行其间,一派塞外江南的独特韵味。
靠近独库公路、距离库车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甬库振兴村看似占尽区位优势,但村书记阿布力克木心里清楚,想要真正实现“造血”,这些还远远不够。
如何真正扎牢致富之根?滕头村有经验!从传统工业到三产并进、融合发展,滕头村把“无工不富”的逻辑演绎到极致。工业起步,生态转型,反哺农业——去年,滕头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2.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9万元。
珠玉在前,甬库振兴村的改革大刀阔斧——
农民将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交予合作社统一运营,种上了经济效益更高的“甬甜5号”和“甬甜7号”甜瓜,一年增收近百万元。
为了提升坚果乐园、核桃加工厂等项目的发展质量,甬库振兴村引进了一体化生产线,有望形成从生产到包装、再到产地直发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甬库振兴村还将视线瞄准了时下火热的乡村旅游,引进9D影院、TOM猫主题亲子乐园,开发中华传统文化研学营地、明湖水上游玩项目,计划以“周末经济”为“卖点”,更有针对性地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
奏乐接力以进一路高歌
上个世纪,滕头村不到800亩的耕地,零散分为1200多块。由于地势低洼,一场大雨就能淹了大部分庄稼。
在村第一任书记的带领下,滕头村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改土造田,硬是把全村土地改成了200块大小一致的规整田地。
何谓改天?从此不再靠天吃饭,就是改了天。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促成了滕头村在数十年间改头换面、一路高歌。
如今,这根接力棒交到了甬库振兴村手里。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口袋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送去寄语。
一条深远的葡萄长廊辅以墙绘,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村民生活;夜间,跌宕起伏的音乐喷泉,让村民在民族音乐、经典红歌和黄梅戏中浸润灵魂;村文化礼堂里,还有村民“挑灯夜读”,丰富自己的“国语储备”……
“之前村里没有太多休闲娱乐的地方,天一黑,我们就早早睡觉了。如今村里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广场既开阔又热闹,夜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维吾尔族姑娘迪力努尔·艾买尔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她身旁,还有不少心灵手巧的姑娘聚在一起,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从朋友圈热销至全国。
“看见了致富的盼头,农民特别高兴,干劲也更足了!”眼见着村里的民居靓起来,村里的氛围活起来,无论是援疆干部还是当地干部,都倍感自豪。
仿佛春风化雨,共同富裕的绿芽,正星星点点在南疆腹地上抽枝展叶。
“我们将把甬库振兴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工程、文化润疆示范工程、团结稳疆民心工程、富民兴疆标杆工程。这根接力棒,我们会坚定不移地传下去。”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话语铿锵。
援疆手记
犹记初到新疆库车,受到疫情影响的我们进行了集中隔离,隔离结束那天,还未到达指挥部寝室,就被项目组叫去调研现场,自此开始了美妙的援疆时光,同时也奠定了我的援疆总基调:“忙碌充实,幸福成长”。
面对变幻的疫情、前后方的政策差异,对于身负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我来说,使命在肩、压力如山。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库车市应麟幼儿园、甬库振兴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库车市技工学校,总计5个大项20多个小项,都需要充分和当地实施部门、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保质保量推进完成。
甬库振兴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是宁波市援疆指挥部重点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我,从项目一开始就与当地相关部门对接,和实施单位一起,从批地、确定方案到立项、审图,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原来的村道泥路,铺上了地砖、浇上了沥青,变得整洁干净了,每家每户院子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打理得十分干净漂亮。每次去工地,农户都会招呼我到家里品尝瓜果,每次都会发自肺腑地感谢我们为村庄变化所作的贡献。阿散·塔什家的小孙女,每次看到我就会高兴地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看着小女孩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大漠戈壁,我带着期待来到库车,立足当地实际,发挥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同时感受着淳朴的民风,见证了民族团结的亲情,在手机中留下了许多美景,期待着库车的未来更美好。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合作(项目监管组)副组长毛国波
甬库振兴村连线滕头村,这些“痛点”有了解决之方
章波:怎么让当地村民和景区发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董幼芬:乡村旅游最好地状态,就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这不仅仅是地域概念,而是要让村民真正地成为乡村旅游地主人翁。可以根据村子的资源禀赋,对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板块进行科学的调整布局,委托专业运营团队统一管理或由村子自主运营,发掘和鼓励有一技之长地村民参与进来,开餐馆、建民宿、组织体验活动,实现景区发展与村民增收同步,逐步实现深入融合。
宁波滕头村委委员、滕头旅游公司办公室主任董幼芬连线中画面。
章波:如何兼顾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的需求,让他们走得进来、留得下来?
首先,要要明确外地、本地游客之间的权重比,分析景区的主要客源市场,研究主力客群的喜好和消费能力,从而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准分类,推出不同定位的旅游线路套餐组合,切实满足消费需求。
董幼芬:游客的来源各有不同,但核心需求是相似的。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景区小品建设上,譬如设计一批网红打卡点、加入一些短平快的旅游体验项目,营造一种沉浸式旅游的氛围,从而与景区固有的资源条件形成配合,让游客走得进来、留得下来。
在乡村旅游方面,滕头村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章波:目前,甬库振兴村在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制作、包装等方面的能力依旧不足,有没有什么好的发展思路和经验?
董幼芬:在打造一款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和制作一定要区分开来。可以先从前期工作入手,根据村子的历史沿革、发展特色讲好故事,增强历史感和文化色彩,从而设计出一款有代表性的文创LOGO、图形符号或特色人偶,锚定整个创意链条。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寻找专业的制作公司落实制作,寻找专业的宣传团队开展推广,让广大游客理解产品的创意设计和背后的文化底蕴。只有实现了设计、制作、宣传各个环节的配合联动,才能给予文创产品强大的发展生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定能走对道路、找到答案。
共富路上
傅海丰:蹚出传统产业共富路
清晨5时的滕头村,晨曦微露,寒风凛冽。傅海丰早早出门,前往约6公里外的溪岙村,那里的山岭之间,有一座属于他的养猪场。这条连接两个村庄的道路,也是傅海丰在不惑之年起步,蹚出的一条致富路。
2008年,傅海丰39岁。当时的他已经历多年打工生涯,曾在滕头畜牧场管理过生产,对这一行的专业技术和经营思路有了基本认识。“要不要出来单干?”傅海丰暗下决心,要建一座自己的养猪场。
当时,养殖业恰逢市场需求旺、准入门槛低、政策红利多的黄金期,傅海丰凭着一股想致富的劲头,精心挑选厂址,迅速抢得先发优势,不断扩大养猪规模,漂亮地完成了从“打工人”到“经营者”的身份转变。
此时,新的抉择又出现在傅海丰面前。在乡邻的支持下,他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常务副主任。社会治安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这些事关乡村建设和村民生活的关键领域,都有他奋斗的身影,致使养猪场的经营分身乏术。
“干脆找个职业经理人!”压力之下,傅海丰琢磨出了办法,向村子外的专业人才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职业经理人的加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如今,傅海丰的养猪场产量达到每年5000头,近两年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随着滕头村实施“碧水、蓝天”绿化工程的进程不断加速,傅海丰与合作伙伴决定加大环保改造力度,投入100万元采购污水处理设备,“虽然每斤猪肉的成本提高了五毛钱,但企业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一家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滕头没有贫困户、暴发户,家家都是小康户、富裕户。”这两句话在滕头村流传甚广、妇孺皆知。包括傅海丰在内的一批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村民,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敢想敢拼争得先机,思路灵活合作共赢,这是我的‘生意经’,也是每一位农村创业者、企业家都能尝试的致富之道。”傅海丰说。
阿不来提:让“新疆味道”香飘四方
奶油核桃、小白杏干、玫瑰花酱、冰糖心苹果??库车市古嗨迩园干果经营部里,满满都是新疆味道。
今年41岁的阿不来提·吐尔地来自甬库振兴村。如今,他在村里牵头成立的坚果合作社产销两旺,位于库车市中心的干果经营部,则成了他叩开全国市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桥头堡。
“明年的目标——开一家加盟店,对合作社厂房、仓库进行改造扩容,扩大产能!”时值岁末,阿不来提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已经有了新规划,“同时,我们还打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把淘宝店开起来,把抖音、快手直播平台用起来,也让更多村民加入进来!”
干果销售向来是库车市乃至全疆的热门产业,阿不来提率先嗅到了其中的致富契机。阿不来提告诉记者,经过5年的经营,如今合作社已吸纳了38名甬库振兴村村民,每月可为他们增收3000元左右。此外,村里生产的桑葚干、桑葚汁、杏仁和馕等,也成为阿不来提优先采购的特色产品。
“现在,我们店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除了干果、食品外,我们还销售手工艺品、民族乐器等,每天有上百件货发往全国各地。”
阿不来提一家人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他家位于库车市中心的干果经营部,日营业额在1万元以上,若是遇上节假日和夏季旅游高峰,一车车游客来到库车,一份份礼盒飞向大江南北,日营业额甚至有八九万元。
随着甬库振兴村的村容村貌日益提升,阿不来提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在宁波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村民的生活变充实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不少。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村里还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帮我们平稳度过了创业的起步期。我们会尽力为村子的发展作出贡献,也欢迎宁波朋友多来库车,感受新疆风情!”
共富观察
精准赋能是关键
滕头与乌恰一村,既是远亲,更是近邻。远亲是物理空间,近邻是心灵距离。一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赛道,把两个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甬库携手,同频共振,这里的关键是精准赋能。
精准赋能为什么?
中国乡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精准扶贫。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以后,“精准”依然不可或缺,只不过作用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滕乌两村把“精准”定位在“动能”,这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抓住了主要矛盾。
精准赋能干什么?
滕乌两村从实际出发,把精准赋能的重点放在集体、产业和村民三个方面。赋能集体,塑造新型集体经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村集体+公司+村民”这种新组织、新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保证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赋能产业,塑造现代乡村产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有机结合。融合化,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工业化,既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又要以工业项目变现资产,以工兴农;信息化,加快乡村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赋能村民,塑造未来农村居民。它最大的特点是党建统领,“四治”融合。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丰富村民生活,打造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三农的创业创新队伍,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向上向善、富余富足的美好生活场景。
精准赋能怎么干?
从目前来看,滕乌两村,一个是领先村,一个是提升村。发展程度不同,赋能重点也不同。滕头的重点是扩能、蓄能、升能,让自己的动能不断地升级、强大;乌恰一村的重点是接能、用能、融能,不断地变外能为内能。两者互相激荡,共同生长。(滕头乡村振兴学院智库专家谢正法)
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滕头村牵手甬库振兴村,协奏共富歌,成就了一段佳话。要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就要把握好“滕头经验”的关键,而这对于其他追求共同富裕的村庄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坚守共富初心。当年的滕头村面对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局面,坚定地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把共富作为发展的初衷。如今的滕头已经是全国最富裕的村子之一,在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共富之后,又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手把手地将自己的发展经验传授给其他乡村,这正是滕头不忘共富初心的生动演绎,也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共富的内涵。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富的主要载体。“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滕头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把分散的土地、人力、旅游等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运作,发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又为村民的住房、医疗、养老、文化服务等提供了雄厚的保障,也进一步增强了滕头村党组织的威信,凝聚了人心,从而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共富。这些经验在资源条件相似的甬库振兴村得以复制,华能物流园、坚果乐园等一批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实现了援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创新是共富的“钥匙”。总结滕头村的发展经验,注重创新的特点非常鲜明。创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创新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生产力,从发展乡村旅游跃升为国家5A级景区;创新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无中生有”地发展了服装等时尚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三产并进、融合发展,真正扎牢了致富之根。甬库振兴村要在共富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也必须下力气把创新这篇文章做好。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吴红艳)
(记者张凯凯徐展新 尹小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ah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 豫ICP备17019456号-52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